陳湋銘 特許公司秘書公會會士、法律學士、EMBA、證監會持牌人
自《穩定幣條例》通過後,穩定幣概念迅速成為港股市場的焦點。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聲明計劃發行穩定幣或RWA(真實世界資產),股價紛紛被熱錢推高。穩定幣概念股的投資價值到底如何?投資者在熱潮中也應有一定的風險意識與篩選準則。
在本質上而言,穩定幣與比特幣具有三大差異。一是價格波動性,穩定幣是以法定貨幣或資產為儲備,並承諾1:1掛鈎以維持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則定位為「數字黃金」,供應量上限2,100萬枚,並不與法定貨幣掛鈎,價格可短線大漲或大跌,波動性遠超傳統資產。二是功能差異,穩定幣作為基礎金融基建,被廣泛應用於跨境支付、交易所撮合、DeFi結算及穩定價值儲存。比特幣主要是價值儲存及投機品,雖在部分市場可作為支付方式,卻缺乏價格穩定性,不宜用於日常清算或大額支付。三是監管與信任基礎的差異,香港版穩定幣必須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請牌照,保持100%儲備並定期審計,違規發布或未經許可營銷屬刑事罪行。比特幣則具有去中心化、無單一發行主體,不受特定司法管轄,交易匿名、防審查等特徵,但也因無門檻監管而易成洗錢或詐騙工具,安全風險集中於私鑰管理及交易平臺。
非持牌概念股風險高
非持牌概念股具有較高風險,部分「概念公司」雖聲稱將涉足穩定幣業務,卻尚未有完整的發行計劃、儲備結構或牌照時程,資訊披露不透明、商業模式未明確,股價由短線資金炒作,基本面與估值脫節,有一定風險。筆者認為,投資穩定幣概念股須留意以下三大因素:在公司背景與資本實力方面,應優先考慮已獲牌照或已披露完整穩定幣發行計劃、具備充足儲備金、強大風控及IT團隊的公司。同時,透明度與可驗證的儲備機制也很重要,因此應考慮能公開儲備結構、定期審計報告,並承諾1:1法幣贖回的公司。此外,還應關注跨境協作與生態整合,考慮有能力與銀行、支付機構、跨境結算系統合作,並能與內地貿易或國際清算平臺銜接,制度紅利受益公司。
穩定幣的政策紅利為香港金融科技業帶來新機遇,但熱潮下投資者仍需注意風險,切忌被短線炒作迷惑,嚴格篩選持牌、有具體落地能力及透明度高的公司,並保留充足倉位與止損機制,才能在熱潮中把握機會、守住資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