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華僑借款30萬年利率竟150% 終「債冚債」向30「財仔」再借款
為處理過度借貸的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正就加強規管持牌放債人措施諮詢公眾。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及觀塘區議員劉嘉華接獲一宗懷疑「套路貸」騙案求助個案,發現有騙徒利用「套路貸」,專門針對外籍人士不諳中文及香港法律的弱點,透過商務平臺尋找「獵物」,以借貸為名行騙,事主是一名東南亞華僑,最初向財務公司僅借款30萬元,實際年利率約為150%,遠超法定上限,無力償還下只好「債冚債」,最終被誘導下向超過30間財務公司再借款,孭上600萬元債務。鄧家彪透露,另有兩名本地商人墮入同類陷阱,顯示不法分子改為誘騙借貸人先借小筆金額,再不斷游說借款。他促請特區政府加強執法力度,以及進一步收緊法定貸款利率上限,以及完善《放債人條例》存在的灰色地帶。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事主Andy為東南亞華僑,能操簡單粵語但未能閱寫中文,因疫情失去工作轉為經營跨境貿易生意。他昨日在鄧家彪及劉嘉華陪同下於記者會上表示,去年3月經商務平臺結識一名「朋友」,並在對方引薦下向旺角一間財務公司借款30萬元,扣除所謂的「手續費」後,實際僅獲21.6萬元借款??鄢灼诶?、中介費等費用後需分4個月償還,每期8.1萬元,總還款額32.4萬元。
鄧家彪認為,表面上事主借貸30萬元只需繳交2.4萬元利息,看似符合條例,但財務公司已預先扣除各項費用,加上後續利息,實際利息高達10.8萬元。
由於還款困難,事主希望先償還首期款項,卻遭財務公司職員辱罵及每日加收1,000元違約金。在「朋友」介紹下,事主去年4月至今年1月間,共向超過30間財務公司借貸以「債冚債」,賬面上共孭上總額高達600萬元債務,但實收僅470萬元。
不熟港法例 以為貸款合法
因不熟悉香港法例,事主誤信貸款合法並努力償還,截至上月30日已償還550萬元,其間持續接到不明電話、工作場所收到大量不明郵件等滋擾。經諮詢律師朋友後,事主才發現個案屬於非法借貸,警方會就案件展開刑事調查。
據悉,該筆「九出十三歸」的貸款實際年利率約為150%,遠超法定貸款利率上限。鄧家彪認為,雖然2022年法定貸款利率上限由年息60%調整至48%,但事件反映上限仍然過高,認為應再次收緊。
議員收兩港商求助 疑誤墮騙局
鄧家彪透露,其議員辦事處近日亦收到兩名本地商人求助,他們因急需周轉向財務公司借款卻誤墮騙局,有人打算借款10萬元,其中5萬元被當作「手續費」,其後又被游說轉向另一家財務公司,再被收取高額手續費。他指,涉案財務公司明顯串通犯案,「佢哋好似唔怕受法律嘅制裁?!?/p>
劉嘉華分析,今次案件與十多年前的同類案件不同,以往財務公司透過中介聲稱可提供低息銀行貸款,或以壓力測試為名欺騙受害人,建議受害人先向財務公司借款「做靚盤數」,最終中介攜款潛逃,「例如借180萬元,但實際只畀受害人30萬元,其餘150萬元要交畀中介整靚盤數?!乖缒晏貐^政府一度進行打擊後,相關情況有改善,豈料近期死灰復燃,不法分子改以「化整為零」的方式,誘騙借貸人先借小筆金額,再不斷借錢,直至東窗事發。
他指出,若涉案財務公司向法庭民事起訴借貸人,根據法例訴訟將不被執行,事主無須再繼續還款,證據上贏面頗大。至於能否追回早前償還的借款,他指:「理論上可以,但牽涉另外法律問題,需要證明最初如何被欺騙?!?/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