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堅 椽盛資本投資總監
內地自家研製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於春節前平地一聲雷降世、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粉墨登場央視春晚,以及三生製藥(1530)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獲美資藥廠輝瑞垂青,令全球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於AI、人形機器人以及生化製藥領域的研發能力予以高度關注。
事實上,上述三大領域的相關港股於上半年備受資金追捧,刺激相關股份持續走強。筆者預計下半年市場資金特別是外資的焦點仍將投放於這三大產業的股類,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板塊。受惠於中央政府將人形機器人視為重點戰略產業,人形機器人產業無疑已踏上陽光大道。
根據摩根士丹利早前的報告《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人形機器人為未來十年科技投資最大主題之一,預估潛在市場總規模可達60萬億美元。若聚焦中國市場,該報告預測至2050年,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6萬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逾30%,總量達5,900萬臺。上述報告把相關的企業分為三大部分,即「大腦」涉及半導體和軟件開發、「身體」涉及零部件生產、「整合商」則是製造完整人形機器人。
看好現金流強勁股份
筆者偏好較保守的投資策略,故建議聚焦那些能依託已能產生較強大現金流本業而實現技術遷移的企業,包括從事身體部分的寧德時代(3750)、整合商的美的集團(0300)及小米集團(1810)。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無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