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宇立 經濟學博士 香江聚賢專業人才協會副秘書長

2025年5月21日,立法會正式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並定於8月1日正式生效,標誌著香港成為全球首個系統性規範法幣穩定幣發行與營運的司法管轄區。這一里程碑式立法為香港金融市場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通過與美國《GENIUS法案》等草案的差異化定位,展現了香港在全球數位資產競爭中的獨特優勢。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穩定幣條例》的通過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新動能。首先,條例通過嚴格的發牌制度、最低2,500萬元實繳資本要求及儲備資產隔離等措施,確保了穩定幣的金融穩定性,降低了系統性風險,如2023年USDC脫錨事件所暴露的隱患。這為香港吸引全球機構投資者及金融科技企業奠定了信任基礎。

其次,香港的監管框架注重創新與風險平衡。條例允許多幣種錨定(包括人民幣),並支持零售穩定幣流通,為跨境支付、數位貿易等領域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監管沙盒2.0」及鏈上合規協議,如動態監控機制和跨鏈追溯能力,進一步提升了香港在Web3生態中的技術競爭力。

此外,香港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橋樑。條例鼓勵銀行、大型互聯網企業及金融科技公司申請穩定幣牌照,京東等企業已表示將在香港布局穩定幣業務。這不僅推動了數位金融創新,還能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增強香港在全球數位資產市場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美國的《GENIUS法案》於2025年3月13日通過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審議,強調全額儲備、透明披露及反洗錢合規,要求穩定幣100%錨定美元並由註冊金融機構發行,明確排除算法穩定幣及非金融科技公司(如Meta)的發行權。法案還規定市值超100億美元的發行人須接受聯邦監管,體現了「霸道式」集中化監管思路。

美國草案雖然清晰界定穩定幣的法律地位(非證券或商品),但其嚴格的儲備要求(僅限現金或美債)及對外國機構的限制可能抑制創新,增加合規成本,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中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香港法規包容性強

香港與美國的穩定幣監管框架在理念和實施上各有側重,為香港提供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首先,香港的包容性更強。條例未限定儲備資產必須為港元,允許靈活的資產組合(如銀行存款、國債、貨幣市場基金),降低了發行門檻,吸引了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者。相比之下,美國的單一美元錨定限制了其全球適用性。

其次,香港注重技術創新與司法執行結合。通過區塊鏈「銘文」技術和智能合約,香港實現了實時監控與跨鏈追溯,提升了監管效率和反洗錢能力,而美國更依賴傳統金融監管框架,技術創新相對滯後。香港可利用這一優勢,吸引注重技術驅動的Web3企業。

最後,香港可通過政策協同與內地及亞洲市場聯動,打造區域性穩定幣生態。例如,支持人民幣錨定穩定幣的發行,不僅服務於跨境貿易,還可推動數字人民幣的全球應用。美國法案則更聚焦於美元霸權,難以滿足亞洲市場的多元化需求。香港可籍此吸引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搶佔市場先機。

《穩定幣條例》的通過為香港開啟數位金融的新篇章,其包容性、創新性及國際化視野使其在全球穩定幣市場中佔據先發優勢。與美國《GENIUS法案》相比,香港通過靈活的監管框架、技術創新及區域協同,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未來,香港應繼續優化監管環境,吸引全球優質發行人,鞏固其作為數位資產中心的地位,為全球金融創新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