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開通8周年,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在債券通周年論壇宣布三項重磅優化措施,擴大債券通南向通範圍。新舉措有助推進內地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香港債市尤其是離岸人民幣債市的活躍度和流動性,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香港應善用「互聯互通」獨特優勢,持續有序豐富人民幣投資產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貢獻國家金融高質量發展。

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是促進內地和世界資本雙向流動的制度創新,讓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直接便捷地投資內地市場,分享內地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讓內地投資者利用香港便捷進行境外資產配置,實現互利共贏。

債券通正是「互聯互通」機制下一項重要投資產品。債券通啟動至今,已成為國際投資者參與內地債券市場的首選渠道,反映全球市場與內地在岸市場的互聯互通需求正漸增長。債券通推出8年來,國際持有內地債券規模已超過4.4萬億元人民幣,較開通前增長5倍,反映國際對人民幣債券市場抱有極大興趣。

自債券通南向通於2021年9月開通以來,市場供需旺盛,為香港債市特別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提供蓬勃發展的動力。今年初,人民銀行公布南向通一系列優化措施,其中支持境內投資者更方便購買多幣種債券、延長結算時間、增加託管行等措施目前已落地。如今南向通再推多項優化措施,包括擴大境內投資者範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行機構,優化債券通離岸回購業務機制安排,優化「互換通」運行機制,進一步滿足投資者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等。

本港金融業界一致認為,新措施進一步完善市場配套,全面提升債券通對國際及內地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容許更多內地金融機構經南向通來港投資,意味有更多「北水」南下投資,將刺激更多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擴大合資格境內投資者範圍,有助滿足內地非銀行金融機構多元化的投資需求,進一步提升香港債市的活躍度和流動性,為香港債市發展,尤其是為壯大「點心債」(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增添新動能。

總而言之,新措施便利內地資金更暢通南下投資,亦讓國際資本更靈活地投資人民幣資產,香港國際金融「超級聯繫人」功能進一步強化。

如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亦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但是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比例僅為3%,反映人民幣債券市場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近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增長快速,去年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總額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提升37%。當前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全球資本都在尋求多樣化及穩定的投資機遇,促使債券通今年表現強勁,首5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額達到近470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推出時增長30倍。數據顯示,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信心和需求持續增強。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應責無旁貸致力推動「互聯互通」深化擴容,在風險可控下不斷推動各種政策和產品創新,豐富人民幣投資產品類別、擴大標的範圍,更好發揮人民幣國際化「防火牆」、「試驗田」和資金引領平臺的作用,為國家金融強國建設貢獻香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