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熙 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正審議《立法會議員守則》,目標在明年組成的新一屆議會實施。方案自公布後引起了社會普遍支持,認為可以讓議會有更一致、更清晰、更透明的問責機制,有助加強立法會效率,更好地服務香港社會。

有個別聲音質疑,《守則》的出臺是否意味著現屆議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才要採取行動填補相關漏洞。實際上,引入《守則》是立法會始終保持精進不休的態度、不斷自我完善的體現。正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回應傳媒時提到,作為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屆議會,從2022年開始至今,已通過117項有利經濟、民生、社會發展的政府和議員法案,較上屆同期多出98%,相關的成績是經得起考驗。現時立法會根據過去四年的實踐經驗作出進一步的優化,更反映了議會上下並不滿足於現狀,大家共同期待有更好的表現以回饋社會對新選制的支持,是議會持續進步優化的一大特色。

過去不少議員同事都會透過定期的工作報告,向社會交代過去的工作情況,同時亦有鞭策自己繼續進步的作用。不過由於現時的《議事規則》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過去按月、按季、按年發布的工作報告,並沒有劃一的準則;當中的內容,有人會側重於傳媒報道、有人注重議會工作,同樣沒有一致的方向和側重點。結果市民收到了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議員工作報告,雖然個別衡量的話也看到了不少工作成果,但假若要橫向比較的話,一方面令市民難以量化議員的工作效能,同時亦欠缺了公平的比較標準,對於議員亦有欠公允。

因此,是次引入《守則》,明確了相關的要求,限制了工作報告提交的時間至每年度完結後的兩個月內。再者,未來立法會或提供工作報告範本,讓議員可以按指定的格式完成,讓市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標準比較各議員的履職水平。

《守則》亦會設立多層級的處分機制,由書面警告、當面訓誡、議案訓誡、譴責甚至暫停議員職務,都比過去任何一屆議會更為嚴謹。過去就算有議員蓄意挑戰《議事規則》,充其量只是被驅逐離開,在下次會議時又可若無其事出席,明顯缺乏足夠的阻嚇力。《立法會議員守則》則提出加入「停賽」機制,日後議員在暫停職務期間將不獲發酬金及津貼,明顯有更大警告作用。

整體而言,推出《立法會議員守則》能督促議員表現符合市民期望,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立法工作的實際需要,值得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