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後,10月25日,中國政府「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賴清德卻刻意淡化這一史實。圖為2020年在京舉行的「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現場。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賴清德近日發表所謂「團結國家十講」宣揚「臺獨」,日前原安排「第五講」,後以颱風為由取消,被民眾戲稱「十講變四講」,島內前民意代表郭正亮更指取消的原因是自慚形穢,每講必錯。《環球時報》8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賴清德以「團結國家十講」為名,重複拋出所謂「新兩國論」「主權獨立國家」等「臺獨」謬論,其行徑猶如歷史長河中的「逆流者」,在虛無歷史、曲解學理、僭越法理、背離常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終將被時代洪流徹底滌蕩?!董h球時報》表示,前四講顛倒是非的言論,不僅暴露了賴清德數典忘祖、賣臺禍臺的本質,更暴露出其對歷史、學理、法理、常識的全面背叛。賴清德的「臺獨」分裂謬論,終將在歷史、學理、法理、常識的四重拷問下,淪為笑柄與罪證。

錯誤1:歷史虛無

篡改歷史 割裂血脈 背叛祖宗

1.污衊鄭成功「殖民侵略」

鄭成功於1662年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維護領土完整的光輝篇章。然而,賴清德卻顛倒黑白,將這一民族英雄壯舉污衊為「殖民侵略」,妄圖抹殺兩岸同胞同源共祖的歷史記憶。

2.淡化臺灣光復80年

1943年,中美英三國政府發表《開羅宣言》宣布,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9月,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條款》,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同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收復臺灣、澎湖列島,「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並在臺北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賴清德卻刻意淡化這一歷史事實,將臺灣置於「殖民敘事」之中,徹底背叛了中華民族共同書寫的抗戰史。

3.「文化臺獨」毒害青年

賴清德當局要求學校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縮減中華文化相關學分,甚至詆毀鄭成功為「殖民者」,實則是以「文化斷根」為手段,試圖割裂臺灣同胞與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賴清德的「去中國化」行徑,與歷史虛無主義同流合污,終將導致臺灣淪為「文化孤島」,成為中華文明長河中的「斷流」悲劇。

錯誤2:學理謬誤

曲解國家定義 製「偽法理」騙局

1.「四要素」理論致命漏洞

賴清德拋出「國家四要素」理論,稱臺灣符合「人民、領土、政府、主權」四項標準,應為「主權獨立國家」。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從未以「國家」名義存在,也從未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賴清德刻意迴避這一根本前提,僅以「四要素」自詡為「國家」,實則是偷換概念、製造邏輯詭辯。

2.「新兩國論」邏輯荒誕

賴清德將兩岸關係定義為「互不隸屬的兩國關係」,實則是將中國內政問題強行「國際化」。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基本事實不容置疑。

錯誤3:法理僭越

挑釁《反分裂國家法》 實質自掘墳墓

1.《反分裂國家法》高壓震懾

該法明確規定:「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官嚽宓鹿拇怠概_獨」、否定「九二共識」,已構成對法律的公然挑釁。

2.國際法理鐵壁銅牆

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賴清德將大陸污衊為「境外敵對勢力」,妄圖通過「倚美謀獨」獲得所謂「國際支持」,實則是「抱薪救火」。

錯誤4:常識悖逆

背離民心 損害民生 終遭唾棄

1.「綠色恐怖」吞噬臺灣

賴清德當局以「國安」之名,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打壓異己,恐嚇臺灣藝人與大陸正常交流,甚至叫囂「獵殺陸配」。這種「思想管控」與「人身威脅」,導致臺灣社會已陷入「準戒嚴」狀態,民眾言論自由與人身安全遭嚴重侵害,所謂「民主」不過是「臺獨專制」的遮羞布。

2.兩岸民生紐帶被撕裂

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經商、探親,是兩岸血脈相連的自然體現。賴清德卻以「反滲透法」設萬重障礙,導致2024年臺灣觀光產業逆差約6,922億新臺幣。更荒謬的是,賴清德一面鼓吹「抗中保臺」,一面默許臺積電等核心產業被美國「掏空」,坐視臺灣經濟淪為「附庸」。這種「賣臺」行徑,實為「飲鴆止渴」。

3.臺社會群起而攻之

臺灣民眾對賴清德當局的反感與日俱增。國民黨痛斥其「製造危機掩蓋施政無能」,民眾黨怒斥其「威權復辟」。超20萬臺灣民眾參加今年的「426反賴大遊行」,現場民眾高喊「賴清德下臺」。正如《孟子》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賴清德的「獨裁夢」,終將因失去民心而成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