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為鼓勵中高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香港特區政府勞工處於去年7月推出為期3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讓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任何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人士投入就業市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透過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計劃反應熱烈,截至上月已錄得逾4.5萬名參加者及接近2.3萬宗就業個案,遠超原定3年間可惠及6,000名就業人士的目標,而涉及60歲或以上的參加人數及就業個案數目更佔總數的四分之一。勞工處將於明年第一季作中期檢討,並配合現有「中高齡就業計劃」,探討進一步促進中高齡人士就業的措施。

孫玉菡:明年首季將作中期檢討

鼓勵僱主聘請40歲或以上人士並提供在職培訓的「中高齡就業計劃」方面,孫玉菡指2023年及2024年分別錄得3,873宗及4,443宗合資格就業個案,涉及1,420名及1,559名僱主,數字呈上升趨勢。他強調,政府一直鼓勵僱主「不論年齡、唯才是用」,並按企業的情況採納長者友善僱傭措施,例如延長僱員的工作年齡、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以及締造適合長者工作的環境等,讓更多年長人士繼續或再就業。勞工處會繼續進行宣傳推廣,並推行就業計劃,鼓勵僱主聘用中高齡人士。但他亦指出,由於企業聘用員工的考慮及情況不同,政府目前並無計劃以立法方式規管企業僱用長者員工。

另外,為應對人力短缺帶來的挑戰,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已加強輸入勞工的機制,包括自2023年9月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僱主可就原有「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申請輸入勞工,為期兩年。孫玉菡指出,自優化計劃推行後截至上月,勞工處拒絕29宗涉及未符合本地僱員與外勞2:1比例的申請。他指出,若公司需裁員,應優先裁減輸入勞工,違反規定的僱主將面臨行政制裁,包括撤銷已獲得的輸入勞工批準。

有議員質疑輸入外勞計劃制訂的工資中位數偏低,未能反映現實。孫玉菡強調,工資中位數由統計處依嚴格科學方法計算,具權威性,政府認真對待統計結果。他重申,政策以保障本地工人為先,部分行業長期缺工才考慮輸入外勞,確保本地勞工就業機會不受影響。